粗虏的拼音、解释、组词

粗虏的简介:

cū lǔ
1.亦作"麄虏"。 2.粗暴鲁莽。

  • AI解释

词语“粗虏”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属于古语或方言词汇,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出现过。通常情况下,“粗虏”的意思是指行为粗野、不文明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敌对势力或被看作是低劣的群体。这个词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

详细解释

  1. 出处:“粗虏”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古代文献中,尤其是在描述某些历史事件时使用。
  2. 用法和含义: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人品恶劣、行为举止粗糙的人,或者形容一些不受尊敬的群体。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更多时候作为一种古语词汇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或特定语境中。

造句

  1. 历史小说《边塞风云》:“北虏侵犯我大宋边境,粗虏之行令人发指。”
  2. 古装剧台词:“这些粗虏实在可恶至极,他们居然敢侵犯我们的领土!”
  3. 小说中描述敌军的句子:“那队粗虏似乎毫无纪律可言,他们的行为粗鲁、野蛮,完全不符合文明人的标准。”
  4. 用于形容人品的句子:“这个人简直就是粗虏,说话做事总是没有礼貌。”
  5. 描述某一派别或群体的态度:“对于这些粗虏,我们不应该抱有丝毫同情之心。”

请注意,“粗虏”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且多具有贬义和历史色彩。上述造句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其用法,并不代表该词语可以频繁或随意地用于日常交流中。

分词解释

1 疏忽,不周密:~心。~疏。~略。~率(shuài )。2 不精致,工料毛糙:~糙。~劣。~料。~纸。~粮。~制滥造。去~取精。3 长条东西直径大的:~大。~壮。~重。~实。~线条(a.指毛道粗的线条:b.喻粗率的性格、作风,亦喻文章的粗略的构思)。~枝大叶。4 颗粒大的:~沙子。5 声音低而大:~哑。~声~气。6 鲁莽:~鲁。~暴。~野。~犷。~俗。~笨。~人。~手~脚。7 略微:~略。~具规模。

1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2 俘获的人。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