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的拼音、解释、组词

礼部的简介:

lǐ bù
1.官署名。本为西汉时尚书的客曹。三国魏时有祠部,北魏有仪曹,北周始称礼部。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职掌,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长官为礼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清末废部,改设典礼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官署。汉时为尚书的客曹,至北周始称为「礼部」。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宗俗教化、接待外宾之事,礼部尚书为其长官。清以后改为典礼院。《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也称为「春台」、「春官」。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主要负责国家礼仪制度、文教政策、教育考试以及少数民族事务等。在封建时代,礼部是六部之一(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属于中央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

详细解释

  • 职能:礼部的职责包括制定和执行国家礼仪规范,管理宗教祭祀活动及外交礼仪;负责贡举考试的相关事宜,如科举制度中的文官选拔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事务。
  • 重要性: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礼仪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因素。因此礼部的设立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于国家形象和文化秩序建设的高度重视。

造句

  1. 古代每逢新年,皇帝都会在太庙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礼部负责筹备并组织这一重要仪式。
  2. 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在古代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中许多环节都由礼部来具体操作和管理。
  3. 由于国家即将迎来盛大的庆功宴,礼部正忙着策划整个活动的细节,包括嘉宾邀请、场地布置等各个方面。
  4.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朝廷通过礼部派遣使节进行互访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友好往来。
  5. 在古代婚丧嫁娶等各种重要场合,人们都会穿上传统服饰并依照规定程序行事,这些都是由礼部制定的相关礼仪规范所决定的。

以上就是对《礼部》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及其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

1 全体中的一份:~分(“分”读轻声)。外~。腹~。局~。全~。~件。~位(位置)。2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编辑~。~队(军队)。3 具有统属关系:所~五十人。~下。~将。~属。~首。~落(luò)。4 安置安排:~署。5 量词:一~小说。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