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前637)的拼音、解释、组词

宋襄公(?-前637)的简介:

sòng xiāng gōng (?-qián 637)
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名兹父。齐桓公死后,与楚国争霸,曾被楚国拘押。公元前638年伐郑,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面对强大的楚兵,他愚守“仁义”,等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 AI解释

词语解析:《宋襄公(?-前637)

宋襄公是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位著名君主,据史书记载,他生于公元前7世纪晚期,死于公元前637年。他在位期间,以仁义自居,推行仁政,并在许多外交和军事事务上采取了温和的政策。然而,他的这些决策有时过于理想化,在实际行动中往往导致不利后果。

宋襄公的主要特征在于他坚持所谓的“仁义之师”的原则,这体现在不轻易杀伤俘虏、遵守战时礼仪等方面。尽管这种做法在当时被视为高尚的行为,但最终并没有为他带来实际的利益。例如,在城濮之战中,他的过于仁慈和过于遵循传统礼制导致了宋军的失利。

造句:

  1. 学习宋襄公的故事可以让我们反思理想主义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2. 宋襄公在战场上过分遵守古礼,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3. 历史上的宋襄公虽然有情有义,但过于迂腐,没有取得好的结果。
  4. 他的仁义之举在当时被认为是高尚的,但在实战中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5. 尽管宋襄公以仁义著称,但他对战争的理解显然与实际需求脱节了。

分词解释

sòng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带。2 中国朝代名:南~。~代。~词。3 响度单位,一宋约相当于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响度的一千倍,等于1000毫宋。4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qián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面。~边。~方。面~。~进。~程。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以~。~人。~此。~科。~嫌。~言。~车之鉴。3 顺序在先的:~五名。4 向前行进:勇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