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文剩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旁文剩义的简介:
páng wén shèng yì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次要的文字和内容。
- AI解释
词语“旁文剩义”是指在文章、书籍或说话中,除了主要内容之外的一些次要信息或者余下的意思。这些内容虽然不是直接明了的关键点,但可能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或背景信息。
详细解释
- 来源与用法: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补充性的、辅助理解的信息,它们并不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整体意图。
- 语义分类:属于文学批评和语言表达方面的术语。
- 例句:“在古文注释中寻找旁文剩义是理解古代文化的有效方法。”
造句
- 这次讲座的重点在于如何优化用户体验,但主持人的一些旁文剩义却揭示了公司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分析这篇论文时,不仅要关注其核心论点,还要留意一些旁文剩义,因为它们可能含有作者的个人见解或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 阅读古代典籍时,除了关注那些关键性的句子外,我们也要留心作者在旁文中透露出的一些剩义,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 在历史研究中,一些史料中的旁文剩义往往能为解开历史谜团提供新的线索。
-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不仅要看其主要情节,还要注意阅读时发现的小插曲和旁文,这些可能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剩义”。
通过上述解释与造句,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旁文剩义”这一成语。
分词解释
旁
páng,bàng
1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2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3 广,广泛:~征博引。4 邪、偏:~门左道。5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剩
shèng
1 多余,余留下来的:~余。~菜。~货。~勇(余勇,如“宜将~~追穷寇”)。~水残山。所~无几。就~他一个人。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