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的拼音、解释、组词

新民晚报的简介:

xīn mín wǎn bào
见“新民报①”。

  • AI解释

新民晚报》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份综合性日报,由上海日报社主办。创办于1949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家城市晚报。其名称取自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最后之觉悟》中的“新民为国之本位”,意在通过新闻传播促进民众的觉醒与进步。

详细解释

  • 背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文化产物,《新民晚报》承担着引导思想、宣传政策和反映市民生活变化的重要任务。
  • 内容特色:该报以贴近百姓生活的报道著称,注重社会民生新闻和城市文化生活等内容的编排。同时,它也致力于报道国内外重要事件与政治动态。
  • 版面结构:一般包括要闻版、国际版、国内版等几个主要部分,并设有专页如财经、教育、体育等专栏。

造句

  1. 李阿姨每天早上都会阅读《新民晚报》,从新闻中了解城市最新的发展动向。
  2. 王老师订阅了《新民晚报》的电子版,以便随时关注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
  3. 每次遇到天气预报,《新民晚报》上都会有详细的气象分析和建议,帮助市民做好出行准备。
  4. 新民晚报》的文学副刊深受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喜爱,经常有知名作家的作品发表。
  5. 在上海疫情期间,许多居家隔离的市民通过阅读《新民晚报》,了解疫情防控政策及最新进展。

分词解释

xīn

1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生。~鲜。~奇。~贵。~绿。~星。~秀。~闻。~陈代谢。2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推陈出~。3 不久以前,刚才:~近。4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时代。~社会。~观念。~思维。5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郎。~房。6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7 姓。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wǎn

1 太阳落了的时候:~景。~霞。~会。~报。2 一个时期的后段,在一定时间以后:来~了。~年。~期。~节。~婚。3 后来的:~生(旧时文人对前辈的自谦)。~辈。4 姓。

bào

1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3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