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公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说公案的简介:

shuō/shuì/yuè gōng àn
1.宋代都市中说话(说书)题材之一。即讲说公案故事。

  • AI解释

说公案》,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并不广泛,主要出现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它原本指的是明清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或表演形式,以讲说历史上或传说中的法律案件、官场故事为主,同时也包含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的元素。这类作品通常由评书艺人进行讲述或表演,在其中会穿插着道德教育和社会批判的内容。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这种说法艺术起源于中国宋代,盛行于明清两代,是一种融合了传统说书技艺与法律、社会知识传播的民间文学形式。
  2. 内容特点:《说公案》多以古代案件为素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来讲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包含有深刻的道德寓意和社会批评,旨在教育听众关于是非善恶的道理。
  3. 表演方式:通常由一位艺人进行口头叙述或通过戏曲、评书等形式表演给观众听。

造句

  1. 明代的《说公案》作品中,很多故事都是以历史案件为原型,用来警示人们要遵守法律。
  2. 在古代中国,说公案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3. 小明喜欢听爷爷讲《说公案》,每次听完都会学到不少道理。
  4. 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就是一部现代改编的“说公案”故事,讲述了主角通过智慧和勇气解决一系列复杂案件的故事。
  5. 在网络上,一些历史爱好者通过制作短片来讲述古代法律案例,这也可以算作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说公案”。

需要注意的是,“《说公案》”一词更多地被用来描述这种文学或表演形式本身,而不仅仅是具体某一部作品的名字。希望以上的解释和造句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

分词解释

shuō,shuì,yuè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4 责备:数~。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