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府兵制的简介:

fǔ bīng zhì
1.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兴于唐初的一种兵制。宇文泰掌握西魏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隋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唐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唐高宗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折冲府(唐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参阅《新唐书.兵志》。

  • AI解释

府兵制》,又称为“府军制”或“均田制下的兵役制度”,是中国唐代初期实行的一种军事制度。它在隋朝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是唐朝中期以前的主要兵役制度之一。这种兵制主要基于以土地为基础的兵役分配原则,即士兵需要提供相应的土地作为服役保障。

详细解释:

  • :指地方行政单位,“府兵”实际上是农民兼战士的身份。
  • :指军人或战士。
  • :指的是制度或政策。《府兵制》是根据唐朝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所制定的一种军队组织方式。

造句示例:

  1. 唐朝初期,实行了较为先进的府兵制,士兵除了日常耕种田地外,还要定期参与军事训练与作战。
  2. 府兵制下,士兵们需要在国家的号召下前往前线战斗,同时也须要为自己的家庭和田地负责。
  3. 府兵制对唐代初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
  4. 由于实行了府兵制,唐朝能够迅速动员大量兵力来应对边疆地区的威胁,增强了国力。
  5. 尽管府兵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当国家需要大规模征兵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府兵制》的概念及其对唐代社会的影响。

分词解释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5 古同“腑”,脏腑。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