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1872-1955)的拼音、解释、组词
张澜(1872-1955)的简介:
zhāng lán (1872-1955)
爱国民主人士。四川南充人。早年赴日本留学。1911年参加领导保路运动。1917年任四川省省长。1920年后在四川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时期,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任主席。该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后,继续任主席。抗战胜利后,拒绝出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爱国民主人士。四川南充人。早年赴日本留学。1911年参加领导保路运动。1917年任四川省省长。1920年后在四川从事教育工作。抗日战争时期,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任主席。该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后,继续任主席。抗战胜利后,拒绝出席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 AI解释
词语解释
张澜(1872-1955)
张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四川南充,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期间接触到了民主、民权思想,并逐渐成为了一名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张澜在中国历史上以“西南联大”校长的身份闻名遐迩。他在1926年至1948年间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兼组织部长等重要职务,但因不满国民党独裁统治而于1947年辞去官职,转而投身教育事业。
他创办了四川大学,并在抗战期间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张澜还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之一,在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政协副主席。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重要职务,直到去世前仍在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进步。
张澜以其高尚的品格、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爱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造句
- 张澜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 在抗战时期,张澜校长率领四川大学师生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
- 我们应该学习张澜先生态度严谨、勤勉工作的精神。
- 现代学者在研究张澜时往往将其视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政治人物和教育家。
- 张澜先生不仅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还在民主与进步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远见的思想。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