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表的拼音、解释、组词

奉表的简介:

fèng biǎo
1.上表。

  • AI解释

奉表》,这个词通常出现在古代文书中,是“奉上奏表”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奉”有呈递、敬献之意,“表”是一种文体,主要用于臣子向帝王陈事进言或表达忠诚意愿的文书。

详细解释

  1. 起源背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君主和臣民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政治礼仪。大臣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上陈奏,以达到谏诤、建议或是请求的目的。
  2. 写作特点奉表是一种正式文体,它讲究辞藻华丽、内容庄重。在表达时往往使用敬语,力求让帝王感受到忠诚和尊重。
  3. 功能作用奉表主要用来陈述意见或请求,如提出建议、报告工作进展、表达忠心等。

造句

  1.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派大夫文种以《奉表》的方式向吴王阖闾表达了投降的意愿。
  2. 唐代诗人杜甫在流离失所之际写下了多篇《奉表》,向皇帝诉说民间疾苦,希望能够得到救济或关注。
  3.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让大臣们撰写《奉表》献上对国家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4. 奉表的格式讲究严谨,内容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斟酌才能呈递帝王。
  5.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在《奉表》中表达自己的政见或为国为民的愿望,如诸葛亮六出祁山前曾以《奉表》向后主刘禅表达伐魏的决心。

这些例子展示了“奉表”这一文体在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fèng

1 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2 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3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还(huán )。~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4 信仰:信~。素~佛教。5 供养,伺候:~养。供~。侍~。6 姓。7 古同“俸”,薪金。

biǎo

1 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2 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7 标志,榜样:~率(shuài )。为(wéi )人师~。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9 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11 树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