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嵎的拼音、解释、组词

负嵎的简介:

fù yú
同‘负隅’。

  • AI解释

词语“负嵎”源自古代汉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在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其基本含义是依靠山势险要之地。其中,“负”意为依仗、凭借;“嵎”则是指山的弯曲处或山势的险要之处。

详细解释

  1. 词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描述了一些逃亡的人凭借山势险峻的地方来隐藏自己。
  2. 引申义:除了字面上的意义外,“负嵎”还可以比喻人在遇到困难时依赖某些有利条件或环境来暂时逃避问题。

造句

  1. 在那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海盗们经常利用各种地形“负嵎”藏匿,躲避追捕。
  2. 战斗中的士兵在敌人的炮火中找到了一个隐蔽的角落,“负嵎”而伏,等待着反击的机会。
  3. 那些逃犯选择了一处“负嵎”的地方作为他们的临时营地,希望能躲避警察的搜寻。
  4. 由于城市规划不当,一些不法分子将犯罪活动转移到了城市的边缘地带,利用这些地方的“负嵎”特性进行非法活动。
  5. 农村地区往往存在一些难以治理的地方,因为地形复杂,村民有时会“负嵎”不前,避免与外界接触。

以上造句旨在形象地展示“负嵎”的使用情境和其背后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负嵎”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更多的场合下可能会选择其他更为直接或通俗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情况。

分词解释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