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粟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粟的简介:

nà sù
1.古代富人捐粟以取得官爵或赎罪。 2.明清两代富家子弟捐纳财货进国子监为监生,可直接参加省城﹑京都的考试,称纳粟。

  • AI解释

《纳粟》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汉语词汇,而是可以理解为“纳粟”两个词的组合。"纳"意为缴纳、交纳;"粟"是古代对谷物的一种称呼,通常指的是小米等五谷之一种。

因此,“纳粟”的含义是缴纳或上缴粮食。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这个词汇的具体应用会有所不同。在古代中国,可能指官府要求百姓或者特定群体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赋税;而在现代语境下,它可能会用来描述一种捐赠、捐献的行为。

接下来提供五个包含“纳粟”或类似概念的句子:

  1. 古代为了保证国家储备,会实行“纳粟入仓”的制度,鼓励百姓上缴多余的粮食。
  2. 村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纷纷踊跃纳粟支援灾区人民。
  3. 在紧急情况下,官府常常通过纳粟政策来稳定市场和确保粮食供应。
  4. 为支持农村建设,某企业承诺每年向当地政府纳粟捐赠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5. 考虑到当前疫情的影响,政府呼吁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适当纳粟帮助困难家庭。

请注意,“纳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常见词汇,上述句子是基于其基本含义构建的。如果需要更精确或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解释,请告知具体语境。

分词解释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1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2 古代泛称谷类:重(zhòng )农贵~。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