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緌之徒的拼音、解释、组词

缨緌之徒的简介:

yīng ruí zhī tú
缨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结带。带帽子的人,指社会上层人士。

  • AI解释

缨緌之徒》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通常用来指代那些佩戴官帽(缨緌)的官员或士大夫。"缨緌"指的是古人所戴的冠帽或官服上的丝带装饰,这种装束往往是高级官员身份的象征。

详细解释:

  • 缨緌:古代男子的礼帽,特别是指文武官员常戴的一种帽子,如朝服、公服等。缨緌在古汉语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官吏所佩戴的丝带或装饰;二是借代那些穿官服、戴官帽的官员们。
  • 之徒:表示这一类人。

造句:

  1. 古代文人在朝堂之上,皆以缨緌之徒自居,彰显其身份地位。
  2. 纵观历史,缨緌之徒往往承担着为国家、社会谋福利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3. 虽然缨緌之徒身居高位,但也应时刻保持谦逊和勤政为民的态度。
  4. 在古代,缨緌之徒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5. 近代以来,尽管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但“缨緌之徒”所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依然值得现代人学习。

通过这些句子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缨緌之徒"在古代社会中的含义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和道德观念。

分词解释

yīng

1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子。红~枪。~穗。2 像缨的东西:萝卜~子。3 带子,绳子:长~。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步行:~步。~涉。2 空:~手。3 白白地:~然。~劳无益。4 只;仅仅:家~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7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