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露之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月露之体的简介:

yuè lù zhī tǐ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

  • AI解释

月露之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语组合,通常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文章中出现。从字面上看,“月”指的是月亮,“露”指露珠;而“之体”可能是指某种体裁或表现形式。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思想来看,“月露之体”常被用来形容一种艺术风格或者写作技巧,它强调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如明月、清露的描绘来寄托情感、抒发情怀。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月亮往往象征着纯洁、高洁的情感或超脱的情怀;露水则多用于比喻清晨的清新和纯净。结合起来,“月露之体”可能是指一种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展现作者内心细腻情感和哲思的艺术风格。

造句示例:

  1. 他的诗作仿佛流淌着《月露之体》,每一句都透着淡淡的忧伤与清雅。
  2. 想到《月露之体》的描写手法,他开始尝试在散文中加入更多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3. 小说中的女主角如同《月露之体》一般,纯洁而多情地生活在那个时代。
  4. 画家笔下的夜空仿佛《月露之体》,每一笔都捕捉到了月亮与露珠之间的微妙联系。
  5. 在这次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选择了以《月露之体》为灵感源泉,展现了自然界的诗意之美。

请注意,“月露之体”并非一个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术语或固定表达,在使用时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以上例子是基于“月露之体”的象征意义和艺术风格所构建的造句示例。

分词解释

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

lòu,lù

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寒~。朝(zhāo )~。甘~。2 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4 滋润:覆~万民。5 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