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钟暮鼓的拼音、解释、组词
朝钟暮鼓的简介:
zhāo zhōng mù gǔ
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暮鼓晨钟」。见「暮鼓晨钟」条。
2. 此处所列为「暮鼓晨钟」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李咸用〈山中〉诗(据《全唐诗.卷六四六.李咸用》引)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簷楹。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1>。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 〔注解〕 (1) 挂情:寄情。挂,同「挂」。
3. 此处所列为「暮鼓晨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暮鼓」和「晨钟」是指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因为是佛寺所用,而且是一早一晚,所以被认为「暮鼓晨钟」具有警世的意味。这句成语当来自于生活经验,较早的文献如唐代李咸用的〈山中〉诗,使用了「朝钟暮鼓」。这首诗表达了他居住在山中的心境。置身于京城的荣辱之外,只有秋山和屋簷相伴,佛寺中早晨的钟声和傍晚的鼓声都无法传到耳中,只看得到明月和孤云高挂天空。世间的事物既分歧又复杂,还不如像那河边的人们,平淡的过一生。诗中充分表达出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心意,也正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后来「暮鼓晨钟」这句成语除用来指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外,也用来指一日的时光,亦用来比喻使人警醒的力量。
1. 佛寺中朝课之前和熄灯之前皆会敲击钟鼓。用以警惕与自励。唐.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也作「暮鼓晨钟」、「晨钟暮鼓」。
词语“朝钟暮鼓”出自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它描述的是古代寺庙中每天早晚按时敲钟击鼓的情景。这种习俗不仅是为了通知信徒或附近的居民寺庙开闭门的时间,同时也是为了通过钟鼓声来表达对佛法的尊敬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解释:
- 朝:早晨。
- 暮:傍晚、晚上。
- 钟:寺庙中的大钟。
- 鼓:用于发出声响的大鼓。
“朝钟暮鼓”通常用来形容寺院生活的规律性,或者比喻生活作息有条不紊。这个词也常被用来赞美僧侣的清静淡泊,或是暗示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造句:
- 这座古寺自建成以来一直保持着每天早晚敲钟击鼓的习惯,朝钟暮鼓之声悠扬传遍四方。
- 在这个繁忙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如同寺庙僧侣般的心境,遵循朝钟暮鼓的作息规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修行。
- 诗人常常将自己比作庙宇中的僧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像“朝钟暮鼓”那样宁静有序。
- 当喧嚣的城市生活让人感到疲惫时,回想起古寺中“朝钟暮鼓”的平静,便能找回内心的安宁。
- 尽管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依然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就像古代僧侣遵循着每天早晚的“朝钟暮鼓”。
分词解释
朝
zhāo,cháo
1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今~。明~。
钟
zhōng
1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2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3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4 杯子。5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暮
mù
1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气。~色。日~途穷。~鼓晨钟。2 晚,将尽:~春。~年。~节。~齿(晚年)。
鼓
gǔ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5 高起,凸出:~包。~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