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毫子的简介:

háo zǐ
①旧时广东、广西等地区使用的一角、二角、五角的银币,二角的最常见。②毫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小银币。旧时广东、广西等地区称一角、二角、五角的银两为「毫子」。

《毫子》,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可能指的是“毫子”这个词语的不同含义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域方言中的用法。如果是指旧时货币单位,“毫子”是一个比较少见的说法,在中国早期的货币体系中并没有直接叫“毫子”的货币形式,但可以推测它可能与清代以前的货币制度有关。

在古代中国的度量衡和货币体系中,白银通常被分成不同的单位,比如两、钱、分、厘等。而“毫”实际上是一个重量单位,在古代中国一度被用来衡量银的重量,而不是作为面额使用。通常情况下,“毫”是0.1分(即十分之一分),换算成现代通用的货币单位就是0.001元。

但如果我们理解为某种方言表达或者特定历史时期的用法,它可能指代的是非常小的金额或者是形容极其微小的价值或者数量,类似于“一厘钱”或“一分钱”的概念。具体如何使用需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

下面是五个造句作为示例(假设其在某种特定语境下的含义):

  1. 他每天节省下来的零用钱都不到毫子。
  2. 老王家里的存款只剩下了区区毫子。
  3. 小张花了半天时间才赚了几毫子的小费。
  4. 在那个年代,买一本薄薄的书都要花上不少毫子。
  5. 为了那点毫子的差价,他没和老板计较。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句子是假设性表述,并非基于“毫子”作为货币单位的真实用法。在实际使用中,“毫子”这样的词汇并不常见,因此建议使用现代标准汉语进行表达。

分词解释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