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居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泰然居之的简介:

tài rán jū zhī
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遇到事情时,态度镇定,神色安恬自若。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迭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亦作泰然处之、处之泰然。

1. 遇到事情时,态度镇定,神色安恬自若。宋.陈亮〈王珪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迭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也作「泰然处之」、「处之泰然」。

经过仔细核查,“泰然居之”这一表述并不常见于正式的语言或文献中,因此直接定义和详细的解释可能较难提供。不过,假设我们尝试根据“泰然处之”的成语进行推测和扩展,可以认为这里可能存在一种表达上的误写或者省略。

成语“泰然处之”是指面对问题或困难时能保持冷静、镇定的态度,不惊慌失措。这来源于《庄子·达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其中蕴含了顺应自然、泰然处事的哲学思想。

基于以上理解,假设“泰然居之”意为在某个地方或情境下能够保持冷静的态度。以下提供五个造句示例:

  1.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白衣天使们依然坚守岗位,泰然居之地开展救治工作。
  2. 在考试之前的一周里,他泰然居之地完成了所有复习任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
  3.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始终能泰然居之,不为所动。
  4. 由于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尽管会议中遇到了很多突发问题,她依然能够泰然居之地应对。
  5. 在这次艰难的谈判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态度,以期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这也体现了他们能泰然居之的精神。

请注意,“泰然居之”这一表述在正式语境中可能存在误解或误用的情况。以上造句基于成语“泰然处之”的延伸意义进行创作,并非原成语的直接应用。

分词解释

tài

1 平安,安定:~适(幽闲安适)。~安。~然处之。2 佳,美好:~运。否(pǐ)极~来。3 极:~西(旧指欧洲)。4 骄纵,傲慢:~侈(骄纵奢侈)。骄~。5 通:天地交~。

rán

1 对,是:~否。不~。不以为~。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3 这样,如此:当~。~后。~则。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6 同“ 燃 ”。

1 住:~住。~民。同~。隐~。~处(chǔ)(①住所;②指生活处境)。2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3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4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5 积蓄,储存:奇货可~(①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②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6 停留:~守。7 平时:平~。8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