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的拼音、解释、组词

制冷剂的简介:

zhì lěng jì
又称“冷冻剂”。制冷装置所使用的工作介质。通常为低沸点类物质。工作时在低压、低温条件下由液体蒸发成蒸汽(从冷物体中吸取热量),又在较高压力、温度下由蒸汽重新冷凝为液体(向环境排出热量),如此反覆循环。主要的制冷剂有十多种,应用较广的为氟利昂和氨等。

  • AI解释

词语解释

制冷剂是指用于冷却系统的化学物质,通过吸热和散热过程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它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汽车空调等设备中。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热量后变成气体,在压缩机的作用下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进入冷凝器释放热量并液化,再通过膨胀阀或毛细管节流降温降压回到蒸发器继续循环使用。

根据环保要求和性能特点不同,常见的制冷剂有: - 氟利昂(R12、R22):早期常用的制冷剂之一,但由于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被限制使用。 - 氨(R717):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但易燃性较强。 - 二氧化碳(R744):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环保型制冷剂,适用于高压系统。 - HFCs(氢氟碳化物,如R134a):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但会加剧温室效应。 - 低GWP(全球变暖潜能值)的新型工质:近年来开发的新一代环保制冷剂。

造句

  1. 在家用空调中,常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R22。
  2. 最近由于环保要求提高,公司决定将老旧的冰箱更换为采用氨作为制冷剂的新机型。
  3. 制冷剂在工业冷却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冷冻机和大型冷藏库等。
  4. 为了响应全球变暖的应对策略,新型汽车空调开始使用HFCs以外更为环保的制冷剂。
  5. 在设计高效能冰箱时,选择合适的制冷剂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

这些例子展示了制冷剂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lěng

1 温度低,与“热”相对:~天。~藏。~冻。~涩。~飕飕。2 寂静,不热闹:~落。~寂。~静。~清。3 生僻,少见的:~僻。~字。4 不热情,不温和:~遇。~淡。~峻。~漠。~嘲热讽。~若冰霜。~酷无情。5 不受欢迎的,没有人过问的:~货。~门儿。6 突然,意料以外的:~然。~不防。~枪。~战。7 姓。

1 配合而成的药:~型。~量(liáng)。药~。清凉~。2 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亦称“服(fù)”、“付”:一~药。3 做馒头或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