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变色的拼音、解释、组词

勃然变色的简介:

bó rán biàn sè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人因发怒生气而脸色大变。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亦作勃然作色、勃然色变。

1. 形容人因发怒生气而脸色大变。《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也作「勃然作色」、「勃然色变」。

词语解释

勃然变色(bó rán biàn s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情绪突然间变得非常激动,脸色骤然改变。通常用在描述人在受到重大刺激或愤怒、惊讶等情绪作用下,脸部表情和态度立即发生变化的情景。

成语出处

出自《庄子·田子方》:“颜渊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曰:‘唯其乱也,故不贰焉。吾闻用德者不怒,用财者不用众;民既齐矣,则修道以教之,使其和。’颜渊曰:‘请问何谓修道以教之?’子曰:‘修道以教之,则庶人皆和于道矣。若夫勃然变色,则天下无复有和于道者也。’” 在这个出处中,“勃然变色”的意思是指行为或态度突然间变得激烈,这里用来比喻不适宜的言行。

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更多地被用于文学作品、戏剧、电影等情境描写之中,以更生动形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绪状态。例如,在描述谈判破裂、意外事件发生或重大决策失误时,可以用到这个成语来强调事情的突然性和剧烈性。

造句

  1. 在得知自己多年的心血被轻易抛弃后,他勃然变色,愤怒地指着负责人质问。
  2. 当父亲看到儿子彻夜未归时,脸色立刻变得铁青,勃然变色,大声责骂起来。
  3. 领导在会议上突然发现数据有误,勃然变色,脸色阴沉下来,让人感觉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4. 听到好友被冤枉的消息后,小李勃然变色,决定要为好友洗清冤屈。
  5. 在得知自己竞选失败时,他勃然变色,甚至忍不住大声哭泣,情绪难以平复。

分词解释

bó,bèi

1 突然,忽然:~然(①突然,如“~~大怒”;②兴起的样子,如“~~作色”)。2 变色的样子:~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3 旺盛,兴起:~起。~发。~蓬。

rán

1 对,是:~否。不~。不以为~。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3 这样,如此:当~。~后。~则。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6 同“ 燃 ”。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

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4 种类:各~用品。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6 妇女美貌:姿~。~艺。7 情欲:~情。好(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