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事的拼音、解释、组词
主事的简介:
zhǔ shì
1.主持事务。 2.官名。汉代光禄勋属官有主事。北魏置尚书主事令史,为令史中的首领。隋以后但称主事,本为雇员性质,非正规官职。金代始列为正官,职务以文牍杂务为主,也分管郎中﹑员外郎之职。明代于各部司官中置主事,官阶从七品升为从六品。清代又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其他官署如内务府﹑理藩院及各部亦有主事。民国初,于国务院秘书厅﹑各部及驻外使馆中,设主事,在佥事下,相当后之科员。
1.主持事务。 2.官名。汉代光禄勋属官有主事。北魏置尚书主事令史,为令史中的首领。隋以后但称主事,本为雇员性质,非正规官职。金代始列为正官,职务以文牍杂务为主,也分管郎中﹑员外郎之职。明代于各部司官中置主事,官阶从七品升为从六品。清代又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其他官署如内务府﹑理藩院及各部亦有主事。民国初,于国务院秘书厅﹑各部及驻外使馆中,设主事,在佥事下,相当后之科员。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主持、掌理事务。【例】发生这样大的不幸,主事者应该负起责任。
1. 主持、掌理事务。《孟子.万章上》:「使之主事,而事治。」《水浒传》第六○回:「众头领扶策宋江出来主事。」
2. 职官名。汉代光禄勋属官置有主事,为所属官员中最优秀者;南北朝时置尚书主事令史,为官署中的事务员,均非正式官职。至金时主事始为正官;明代六部各设主事,官阶从从七品升为从六品;清代升为正六品,与郎中、员外郎并列为六部司官。民国初年在各部下亦设主事,职位与现在各部的科员相等。
《主事》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主要用来指代管理事务或主持工作的官员。在现代汉语中,“主事”有时也用于泛指某项工作的负责人或具体执行者。
详细解释
- 官职名:在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主事"是一种常见的低级官员职位名称,多属于六部下属的司、局等机构。其职责是协助各级官员处理日常政务和文书工作。
- 负责事务的人:也可以用来指某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或执行者,比如某个项目的主管人员。
造句
- 明朝内阁中,张公担任户部主事一职,主要负责管理国家财政支出事宜。
- 公司新成立的营销部门由李经理担任主事,他将全面负责市场调研和销售策略制定。
- 在这次活动中,由王老师亲自担任主事,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应选出一位主事人专门处理日常事务。
- 宋朝时,刘先生在翰林院中担任主事职务,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和文稿。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主事”一词的不同应用场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事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