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会的拼音、解释、组词
保国会的简介:
bǎo guó huì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8年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各地设立分会,开展维新活动。后在顽固派压制下自行停顿。
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8年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各地设立分会,开展维新活动。后在顽固派压制下自行停顿。
- AI解释
《保国会》这个词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但通常它是指一个保护国家或维护国家利益、主权的组织或团体。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保国会”指的是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等人发起的一个政治活动。
详细解释
- 背景:清朝末期,面对内忧外患,许多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开始寻求改革国家、抵御外来侵略的道路。
- 组织成立:在这一背景下,康有为等维新派领袖于1898年6月27日(农历五月初三)在长沙发起成立了“保国会”,并陆续发展到北京、上海等地。这个团体主要由知识分子和士绅组成,其宗旨是联合全国上下一致对外,共同抵御列强侵略。
- 意义:保国会的成立体现了当时社会中一部分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担忧,并展现了通过集体行动来争取国家利益的决心。
造句
-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创立了保国会,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
- 虽然保国会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深远。
- 在保国会的推动下,维新派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试图挽救衰落中的清朝。
- 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积极参与过保国会长期以来的政治活动和宣传工作。
- 研究这段历史时,我们应当全面地了解保国会的作用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请注意,《保国会》一词在现代语境中通常不会被直接使用,上述背景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其历史意义。如果您有其他特定的用法需求或者是在某种特殊的文化或历史背景下使用这个词语,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说明。
分词解释
保
bǎo
1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卫。~管。~健。~障。~密。明哲~身。朝不~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2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持。~洁。~质。~墒。3 负责:~证。~荐。~修。~险。确~。担~。4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5 旧称佣工:酒~(酒店服务人员)。佣~。6 姓。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