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至义尽的拼音、解释、组词

仁至义尽的简介:

rén zhì yì jìn
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原指祭祀农事诸神及相关事物,极尽仁义之道。语本《礼记.郊特牲》。后用「仁至义尽」形容对他人尽最大的努力关怀照顾。

2. 《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1>农2>及邮表畷3>、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 〔注解〕 (1) 飨:音ㄒ|ㄤˇ,祭祀。通「享」。 (2) 农:指农官田畯。 (3) 邮表畷:指农官在田间监督农民耕作之处所。畷,音ㄓㄨㄛˊ,田间的小路。

3. 「仁至义尽」是指竭力尽到「仁」与「义」之道,仁义之道指的是仁爱与正义,即是待人要宽厚、处事要有义气,为儒家的中心思想。这句话最早出现在《礼记.郊特牲》。《礼记》是记载周代仪礼的书。其中有关祭祀的部分,谈到当时都在十二月田事告一段落时,由官方来举行祭祀农神以及有助于农事的其他事物。祭祀的对象有八:除了最早教人民从事农耕的神农氏、帝尧的农师后稷,还有当时的农官、农官在田间的处所,另外还包括了猫和老虎,因为牠们会吃掉破坏农作物的田鼠与野猪,另外还有与农事密切相关的田舍及沟渠,最后并祈祷昆虫不要来作乱。这样完备的仪式非但祭祀农神,连带对农耕有益的事物都加以回报,已是「仁之至,义之尽」,各面方都照顾到了。后来「仁至义尽」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对他人尽最大的努力关怀照顾。

1. 形容尽最大的努力,以关怀照顾他人。【例】朋友对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他应该感恩图报才是。

1. 原指祭祀有功于农事诸神,极尽仁义之道。语本《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后用以指尽最大的努力,以关怀照顾他人。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三六出:「诏曰:『恤贫者仁,乐施者义,仁至义尽,实宜宠褒。』」

仁至义尽》这个词组在汉语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已经尽力做到仁慈和合乎道义,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已无法继续这样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它常常用于描述个人或组织在面对某项行为、决策或帮助他人时,根据其能力与条件做出了所有可能的努力,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再进一步履行职责或提供支持。

从字面上来解析: - “仁”指的是儒家道德伦理中的“仁爱”,即对人的宽厚和善意; - “至”有达到之意; - “义”指符合社会规范、道理的行为; - “尽”则表示完全、没有保留的意思。

造句

  1. 在慈善活动中,张女士虽然已经捐赠了大量物资,但她坦言自己已经仁至义尽,无法再承担更多的责任。
  2. 经过长时间的调解后,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尽管仍有一些不满,但大家都认为此次谈判已经仁至义尽,不能奢求更多。
  3. 李先生为帮助弟弟度过难关,倾尽所有资金投入,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只能说他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
  4. 虽然社区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改善环境问题,但由于资源有限,他们表示已经仁至义尽,不能再承担更大的压力和责任了。
  5. 企业为了支持员工的教育需求,提供了多项福利措施,但在疫情期间由于运营困难,不得不宣布这些政策只能暂时实施到此为止,因为他们已经仁至义尽

通过上述句子可以更好地理解《仁至义尽》的具体应用场景与表达意义。

分词解释

rén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3 姓。

zhì

1 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2 极、最:~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jìn,jǐn

1 完毕:用~。说不~。取之不~。2 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3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4 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