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天格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体天格物的简介:
tǐ tiān gé wù
体天:体察天意;格物:推究事物的规律。能体察上天的意志,推究事物的规律而适应它。
体天:体察天意;格物:推究事物的规律。能体察上天的意志,推究事物的规律而适应它。
- AI解释
词语解析
体天格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古代儒家思想,尤其是与宋明理学相关联。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体天”和“格物”。
- 体天:意味着了解或体会自然法则、天地之道,即理解宇宙的本质或规律。
- 格物:意为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本身来获得知识和道理,强调的是通过实践与探究来认识事物本质。
综合起来,“体天格物”指的是人们应深入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普遍原则及具体事务的真相。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注重实证的态度以及对自然规律和人类行为准则的高度敬重。
造句
- 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既要深入思考宇宙的本质(体天),又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格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 他主张教育应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既要有宏观的哲学思维(体天),也要注重微观的具体实践(格物)。
- 为了更好地治理环境,政府部门不仅需要制定长远规划来顺应自然法则(体天),还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来了解实际情况(格物)。
- 这家企业不仅重视市场研究以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体天),同时也非常注重技术革新与产品设计(格物)来保持竞争力。
- 哲学家在探讨人生意义时,既要关注人类存在的普遍问题(体天),也要深入个体的具体生活情境进行详细分析(格物)。
通过以上句子的使用,可以看出“体天格物”不仅是一个关于知识获取和认知深化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追求真理、完善自我和社会的实际态度。
分词解释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格
gé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2 法式,标准:~局。~律。~式。~言。合~。资~。3 表现出来的品质:~调。风~。人~。国~。性~。4 阻碍,隔阂:~~不入。5 击,打:~斗。~杀。6 推究:~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于上下。9 感通:~于皇天。10 变革,纠正:~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物
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