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罪吊民的拼音、解释、组词
伐罪吊民的简介:
fá zuì diào mín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征讨残暴的统治者,以抚慰被压迫的人民。文选˙陆倕˙石阙铭:似夏民之附成汤,殷士之窥周武,安老怀少,伐罪吊民。亦作吊民伐罪。
1. 征讨残暴的统治者,以抚慰被压迫的人民。《文选.陆倕.石阙铭》:「似夏民之附成汤,殷士之窥周武,安老怀少,伐罪吊民。」也作「吊民伐罪」。
词汇解析:伐罪吊民
“伐罪吊民”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文献。这个词组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其代表出兵征讨不义之君、救济百姓的情景。
字面意义分解: - 伐罪:“伐”,意为攻打;“罪”,此处特指暴政的国君。整体意思是讨伐施行暴政的君王。 - 吊民:“吊”,本意为慰问,这里引申为安抚、救济的意思。“民”即人民。因此,“吊民”的意思是抚慰因暴政而受苦的百姓。
合在一起,“伐罪吊民”意味着为了惩治暴政、拯救苦难中的人民而出兵征讨。这个词组也常用来形容君主或领导以正义之名,进行有道义意义的军事行动。
造句
- 历史题材小说:“面对暴虐无道的昏君,他率领大军伐罪吊民,最终推翻了腐败的政权。”
- 影视作品简介:“这部史诗般的历史剧讲述了英雄为国为民出征的故事,他不仅伐罪吊民,还致力于重建国家秩序。”
- 教育背景介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实现‘伐罪吊民’的理想而奋勇杀敌,他们的故事至今激励着后人。”
- 演讲稿引用:“作为新时代的领导者,我们肩负着伐罪吊民的重任,要为人民谋福祉,维护社会正义。”
- 新闻报道评论:“当前政府正以‘伐罪吊民’的精神推进改革,致力于解决民众关注的社会问题。”
以上是关于“伐罪吊民”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伐
fá
1 砍:~树。砍~。2 征讨:讨~。~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3 自夸:~善(夸自己的好处)。~智。不矜不~。
罪
zuì
1 犯法的行为:犯~。~人。认~。有~。~恶。~名。~魁。~行。~证。~责。~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不容诛。2 过失,把过失归到某人身上:功~。~愆。~尤(“尤”,过失,罪过)。归~于人。3 刑罚:判~。畏~。待~。请~。4 苦难,痛苦:受~。
吊
diào
1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丧。~孝。~唁。凭~。2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3 悬挂:上~(自缢)。~灯。4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皮袄。5 提取,收回:~销执照。6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民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