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诛的拼音、解释、组词

族诛的简介:

zú zhū
1.族灭。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因一人有罪而导致整个家族被诛灭。唐.韩愈〈平淮西碑〉:「天子明圣,不顺族诛,顺保性命。」《新五代史.卷五○.杂传.王峻传》:「是时岩方用事,筠因以峻遗岩,梁亡,岩族诛,峻流落民间。」

《族诛》,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是一种极端的惩罚方式。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它指的是因个人罪行而连带全家受罚的方式。这种处罚通常涉及整个家族被集体消灭或严厉制裁,目的是通过严惩某一个人来警示他人,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宗法伦理体系。

族诛体现了古代法律体系中的“株连”思想,即对于某些特定的犯罪行为,会对其家庭成员进行相应的惩罚。这种方法在历史上常用于处理政治犯、叛逆者等具有较大威胁性的罪行案件。

造句示例:

  1. 在封建时代,如果一个人被指控背叛王室,那么整个家族都可能会遭到族诛。
  2. 为了维护皇权和宗法秩序,《大明律》中有明确条款规定了对于某些罪行可以实行族诛的严厉惩罚。
  3. 受到这种残酷法律制裁的恐惧,使得许多人在面对诱惑时也会三思而后行。
  4. 在中国历史上,“九族”一词常常被用来形容族诛所涉及的家庭范围之广,甚至可以追溯到远房亲戚乃至近亲。
  5. 为避免家族覆灭的命运,他选择了主动认罪,并愿意独自承担所有后果。

分词解释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