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如何的拼音、解释、组词

无可如何的简介:

wú kě rú hé
没有什么办法。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无可奈何」。见「无可奈何」条。

2. 此处所列为「无可奈何」之典源,提供参考。 #《战国策.燕策三》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抗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2>偏袒扼腕3>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4>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5>。太子6>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温舒》。 (2) 樊於期:?∼西元前227,战国时秦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希望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3) 偏袒扼腕:偏袒,袒露一臂。扼腕,用手握腕。形容愤慨已极。 (4) 切齿拊心:怨恨至牙齿切磨,拍击胸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拊,音ㄈㄨˇ,拍打、轻击。见「切齿腐心」。 (5) 自刎:自杀,割喉咙结束自己的生命。 (6) 太子:战国时燕王喜的太子,名丹。丹患秦之强大,使荆轲入秦刺始皇,事不成,秦急攻燕,喜斩丹欲献秦,秦复进兵,卒灭燕。亦称为「燕太子丹」。〔参考资料〕 ■《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温舒》自温舒等以恶为治,而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温舒,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乃使光禄大夫范昆、诸辅都尉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及以法诛通饮食,坐连诸郡,甚者数千人。数岁,乃颇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3. 此处所列为「无可奈何」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无可奈何」这句成语指的是毫无办法或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典源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三》。战国末期,秦国势力强盛,不断出兵侵占其他国家的领土。当时燕国是一个地处东北方的弱小国家,最初,燕王为了与秦国友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为人质,在秦国,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国后,为了抵抗秦国的侵略,同时也为了报仇,便经人介绍认识了荆轲,请他作刺客,到秦国刺杀秦王。由于荆轲迟迟不出发,太子丹便催他赶快上路,荆轲说:「就算我到了秦国,秦王也不会见我啊!除非我能带著樊於期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前往,也许就有机会见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国的将领,因为得罪秦王,逃到燕国,秦王悬赏千金要他的脑袋。太子丹听了说:「樊将军是来投靠我的,我怎能为了自己而杀了他?请你再想别的方法。」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期,就私下去见樊於期,告诉他这个想法。樊於期听了后,马上拔出利剑当场自杀。太子丹听说这件事,赶去阻止却已经晚了一步,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失声。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只有将樊於期的头放在盒子里封起来,交给荆轲,让他带去秦国求见秦王。后来「无可奈何」就用来指毫无办法或没办法可想的意思。

1. 毫无办法。形容事情已成定局而无法改变。【例】虽知道事情已无可如何了,但他仍不放弃,继续奔走,企图挽救。

1. 毫无办法。形容事情已成定局而无法改变。《儒林外史》第五四回:「知道事已无可如何,只得叫他写了一张纸,自己带著女儿养活去了。」《红楼梦》第二回:「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也作「无可奈何」。

2. 不知道该怎么办。形容喜极的样子。《老残游记》第四回:「却遇老残借他的外间,请本店的人,自然是他二人上座,喜欢的无可如何。」

无可如何》这个词并不是一个固定成语,而是由“无可”和“如何”两个词语组合而成。其中,“无可”的意思是没有办法或无法避免;“如何”的意思是怎么样、怎么办。“无可如何”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时,感到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可出的状态。

详细解释

  • 无可:指没有办法或者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
  • 如何: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困难或绝境时,思考该采取何种行动或态度来应对。
  • 整体含义:“无可如何”表达的是当事人在面对某种状况时感到无助、无奈的心情。

造句

  1. 在这次的网络维护中,所有的操作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工程师们面对此情此景真是“无可如何”。
  2. 比赛已经结束,我们队的实力显然不如对方,队员们虽然不甘心但还是不得不接受“无可如何”的现实。
  3. 他本来可以好好努力争取毕业后的就业机会的,结果却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转学,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只能感到“无可如何”。
  4. 尽管他非常想参加这次的国际会议,但是由于签证问题无法成行,这令他的心情变得非常“无可如何”。
  5. 项目进展到一半时遇到了技术瓶颈,团队成员们讨论了很久但仍然找不到解决办法,大家都觉得此时的心情是“无可如何”的。

以上句子中,“无可如何”用来形容人物面对现状感到无奈和无助的情绪。

分词解释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kě,kè

1 允许:许~。认~。宁~。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4 适合:~身。~口。~体。5 尽,满:~劲儿干。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8 表示强调:他~好了。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11 姓。

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4 到,往:~厕。5 假若,假设:~果。~若。假~。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 与,和:“公~大夫入”。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 表示举例:例~。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hé,hē,hè

1 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2 副词,多么:~其壮哉!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