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茅裂土的拼音、解释、组词
分茅裂土的简介:
fēn máo liè tǔ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时天子分封诸侯的时候,用白茅包些土给他,以示分封土地。见裂土分茅条。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岂不可分茅裂土。
1. 古时天子分封诸侯的时候,用白茅包些土给他,以示分封土地。参见「裂土分茅」条。《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我主人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今皇上之叔,岂不可分茅裂土。」
《分茅裂土》这个词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它是一种古代帝王对功臣、贵族或者有特殊贡献的人进行封赏的一种做法。具体来说,“分茅”指的是用茅草搭建象征权力的平台或台子;“裂土”则是指划分出一块土地作为受封者的领地。这种做法通常用于彰显被封者在国家中的地位与权利,也是古代帝王对忠臣、功臣或者有特殊贡献的人进行奖励的一种形式。
造句
-
历史上,分茅裂土往往被视为一种荣耀的象征,能够获得这样的封赏,无疑是对个人才能和忠诚的高度认可。
-
在古代中国,分茅裂土不仅是一种奖赏手段,还蕴含着深层次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
《分茅裂土》这种历史概念,在现今虽已不再适用,但它依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权力分配与传承的方式。
-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远离了古代的封建制度,《分茅裂土》这一词汇仍能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探讨。
-
在文学创作中,《分茅裂土》可以用来描绘一个朝代兴衰的故事,通过描述受封者获得领地的过程来展现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态。
这些造句旨在从不同角度展示《分茅裂土》这一词语背后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同时也展示了它在现代语言中的应用可能性。
分词解释
分
fēn,fèn
1 区划开:~开。划~。~野(划分的范围)。~界。~明。条~缕析。~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发。~忧。~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会。~行(háng )。4 散,离:~裂。~离。~别。~崩离析。~门别类。5 辨别:区~。~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二~之一。7 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春~。秋~。
茅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草。~庐。~舍。名列前~(喻名次列在前面)。
裂
liè,liě
破开,开了缝(fèng ):~开。~纹。~缝。~痕。~变(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其他原子核,并放出中子的过程)。~隙。~罅(裂缝)。分~。破~。决~。割~。扯~。
土
tǔ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