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楫誓的拼音、解释、组词

击楫誓的简介:

jī jí shì
1.见"击楫中流"。

  • AI解释

《击楫誓》是源自中国历史的一个典故,通常用来形容志士决心报国的决心。这里的"楫"指的是船桨,“誓”表示誓言。原意是指晋朝名将祖逖(tì)的故事:他和好友刘琨在晚上听到鸡鸣声时,共同起来舞剑击楫,并发誓要收复中原失地。

详细解释

典故来源 据《晋书·祖逖传》记载,东晋时期,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侵占,中原地区沦陷。当时有一位名叫祖逖的将领,在北伐时与刘琨共同立下誓言:一旦他们有机会渡河收复失地,就要以船桨击打水面发誓,表明决心。

典故含义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立志报国、决心收复失地或实现宏大目标的决心和勇气。通常用于描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不退缩的英雄人物。

造句

  1. 祖逖与刘琨击楫誓盟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来的志士们为国效力。
  2. 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应当学习祖逖的精神,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3. 作为一个军人,他以击楫誓的决心,在边境线上坚守,保卫祖国的安全。
  4. 祖逖击楫誓言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5. 尽管道路艰难,但他心中怀着击楫誓的信念,继续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分词解释

1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2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3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gǔ)~(亦作“摩肩击毂”)。

shì

1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师。~词。~愿。~死。2 表示决心的话:发~。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