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断后闻的拼音、解释、组词

先断后闻的简介:

xiān duàn hòu wén
指先处理后奏闻。

  • AI解释

先断后闻》这个词语在实际使用中较少见,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惯用语。但从字面上理解,“先断”指的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先进行分析判断;“后闻”则可以理解为行动之后再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反馈。整体来看,这个词更像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者做事态度的描述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将其拆解开来讨论:

  1. 先断:强调在做出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草率行事。
  2. 后闻:则是在决定之后再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反馈。这样做不仅可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更多的信息。

基于这种理解,我来为你提供5个造句示例:

  1. 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张经理总是要求团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这体现了他的“先断后闻”理念。
  2. 面对复杂的工作问题时,李工程师习惯于首先独立思考解决方案,然后再与其他同事交流意见。这种做法反映了他一贯坚持的“先断后闻”原则。
  3. 为了确保项目计划的准确性,项目经理在制定方案之前会广泛收集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而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适时调整策略,并积极听取各方反馈。这种方式很好地诠释了“先断后闻”的精神。
  4. 刘律师在处理案件时总是非常谨慎:他会先仔细研究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背景,然后才会与当事人充分沟通意见。这种做法可以被看作是典型的“先断后闻”态度。
  5. 小王作为新入职员工,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他首先会独立思考解决方案;但在方案实施前,他也会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寻求建议。小王身上展现出了很好的“先断后闻”的职业素养。

通过上述解释与造句,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概念。如果有更具体的应用场景或其他疑问,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xiān

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4 姓。

duàn

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wén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3 出名,有名望:~人。~达。4 名声:令~(好名声)。丑~。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