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支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入不支出的简介:

rù bù zhī chū
收入不够支出。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入不敷出」。见「入不敷出」条。

2. 此处所列为「入不敷出」之典源,提供参考。 ※清.朱彝尊1>《竹垞诗话.卷下.臣士下.倪嘉庆》倪公2>治赋3>之才,崇祯4>戊辰,在枢部上言,国计入不敷出,岁额5>缺至二百三十余万,何以支持?其言了若指掌6>。假令思陵此时听公之言,绸缪区画,则后此虽有水旱寇贼,尚可缓于危亡,而惜乎不见纳也。既而兵科给事中刘徽疏请裁驿递,有旨裁十之三,省邮传银六十万。公独昌言曰:「驿递之设,贫民不能自食者赖之,裁之太过,将铤而走险,此盗生之源也。」俄而李自成果以驿卒被裁,走入高迎祥队中,后遂以亡明,朝野咸服公计虑之远云。 〔注解〕 (1) 朱彝尊:西元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浙江秀水人。精于诗文及金石考证之学,诗与王士祯并称南北两大宗,又工古文,好为词。著有《曝书亭全集 》。  (2) 倪公:指倪嘉庆,字笃之。明朝人,应天府江宁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官至户科给事中。崇祯时,尝谏裁驿递之议,帝不纳。后李自成以驿卒被裁,入高迎祥部。朝论遂谓嘉庆有远见。明亡,为僧,名函潜,又名大然,字笑峰。  (3) 治赋:管理赋税。  (4) 崇祯:明朝思宗的年号(西元1628∼1644)。 (5) 岁额:国家年度收支的总额 (6) 了若指掌:比喻对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见「了如指掌」。

3. 此处所列为「入不敷出」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够支出。出现这句成语的文献如清朱彝尊的《竹垞诗话.卷下.臣士下.倪嘉庆》中,在明朝崇祯年间,边患纷扰,流贼频仍,战事纷起十余年。加上北方大旱,百姓无以为生,当然也就无力纳税,国家的支出多于收入,岁额缺至二百三十余万,国库渐渐空虚。倪嘉庆是管理赋税的长才,他针对财政空虚的问题,对崇祯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无奈不被接受,后竟导致明亡。朱彝尊认为,如果当时崇祯皇帝能够采纳倪嘉庆的建言,也许明朝就能延缓灭亡的命运,实在是非常可惜。后来「入不敷出」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指收入不够支出。

1. 收入少而支出多。宋.朱熹〈行宫便殿奏劄三〉:「本路土瘠民贫……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赋之外,多收加耗,重折价钱,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也作「入不敷出」。

词语“入不支出”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成语,其中,“入”指的是收入或进账;“出”则指支出或花费。因此,“入不支出”的本意是指收入没有超过支出的意思,即收入与支出达到了平衡的状态,没有出现亏损的情况。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入不支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财务状况的描述,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的资金与所使用的资金是相等的。这一状态通常被视为较为理想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或经营状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语境下,“入不支出”也可能暗示着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差距恰好维持在一个较小且可以接受的程度内。

以下是五个使用“入不支出”的造句:

  1. 企业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后实现了入不支出的财务目标。
  2. 在过去的半年里,小王家庭做到了每月入不支出,过上了比较稳定的生活。
  3. 由于合理规划了投资和储蓄,这位理财专家目前处于入不支出的状态。
  4. 公司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现金流量管理,最终实现了全年的入不支出。
  5. 小李通过节省开支和增加收入的努力,成功地在本月实现了入不支出的理想状态。

分词解释

1 进,由外到内:进~。~梦。2 适合,恰好合适:~选。~耳。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zhī

1 撑持,伸出,竖起:~撑。~援。体力不~。2 受得住:乐不可~。3 领款或付款:~付。4 调度,指使:~使。~应。~着儿。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流。~离。6 〔地~〕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7 量词:一~笔。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