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纳叛的拼音、解释、组词
招降纳叛的简介:
zhāo xiáng nà pàn
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招收投降的人,接纳敌方叛变的人。隋唐演义˙第六十回:殿下招降纳叛,如小将辈俱自异国得侍左右,今日杀雄信,谁复有来降者?亦作招亡纳叛。
1. 招收投降的人,接纳敌方叛变的人。《隋唐演义》第六○回:「殿下招降纳叛,如小将辈俱自异国得侍左右,今日杀雄信,谁复有来降者?」也作「招亡纳叛」。
《招降纳叛》详细解释
词语:招降纳叛
-
释义:“招降纳叛”出自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术语,指的是以某种方式接纳和安抚投降者或背叛者。这不仅是一种政治策略,也是一种军事战术,通常用于处理战俘、逃兵或者敌方内部的变节人员。
-
出处:该词语最早见于《三国演义》,其中描述了诸葛亮在治理蜀汉的过程中采取的招降纳叛政策。
-
使用场合:常用来形容利用各种手段劝说或接纳那些曾经背叛自己的人。既可以是政治上对敌方投降者的接纳,也可以是指在组织内部对于有异心员工的一种处理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语境中,该词往往带有贬义色彩,暗示一种软弱或者不坚定的态度。
5个造句
-
公司为了挽回人心,在管理层会议上决定实施招降纳叛计划,以重新赢得那些曾经离开的优秀人才的信任和支持。
-
对于这次合作失败后的员工,我们要采取招降纳叛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我们团队中继续贡献力量。
-
在军事行动中,不仅要打击敌人有生力量,更要讲究招降纳叛之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敌方损失最小化的目标。
-
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力挑战,我们企业不能只想着对抗,还应该尝试采取招降纳叛策略,寻找与对方合作的可能性。
-
在古代战场上,将领们往往运用智谋进行招降纳叛,通过这种方式既解决了部分敌军力量,又能收拢人心,增强己方战斗力。
请注意,“招降纳叛”这个词语在现代使用中多带有贬义色彩,并且通常涉及道德和原则问题,应当谨慎使用。
分词解释
招
zhāo
1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3 应接:~待宾客。4 引来:~惹。~引。~揽。~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6 同“着”。7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降
jiàng,xiáng
1 下落,落下:下~。~旨。~临。~旗。空~。2 减低,贬抑:~低。~价。~职。~解(jiě)。~心相从(抵制自己心志以服从别人)。3 姓。
纳
nà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叛
pàn
1 违背自己所属方面的利益投到敌对方面去:背~。~国。~逃。~徒。~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