胙肉的拼音、解释、组词

胙肉的简介:

zuò ròu
1.祭祀时供神的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祭拜鬼神用的牲肉。《金史.卷三一.礼志四》:「司徒又跪以胙肉进,皇帝受以授左右。」《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迟均、杜仪,引主祭的虞博士,亚献的庄征君,终献的马二先生,都跪在香案前,饮了福酒,受了胙肉。」

胙肉》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祭祀时祭肉的一部分,是作为赏赐分给有功之人或贵族的一种表示恩宠的方式。这种习俗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礼制和等级观念。

详细解释

  • 来源与含义:胙(zuò)字来源于“宰”,是指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一种特殊肉品。在祭祀之后,一部分祭肉会被分给王室成员、贵族或有功之臣,以示赏赐和恩宠。
  • 使用背景:这种赏赐通常是在完成重要使命或者对国家做出贡献之后获得的,象征着朝廷对其忠诚与努力的认可。
  • 文化意义胙肉不仅仅是一种实物奖励,更深层次地承载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礼仪价值。

造句

  1. 在古时封国之中,功臣往往能获得君王所赐之胙肉,以表彰其辛劳与贡献。
  2. 历史记载中不乏因战功卓著而被授予胙肉的例子,这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实际利益的体现。
  3. 虽然现代社会已不再使用“胙肉”这种形式进行奖励,但其背后蕴含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 研究古代文献时发现,诸侯国之间也会通过赠送胙肉来表示友好关系或结盟意图。
  5. 文学作品中常用“胙肉”来形容一种特殊的恩赐或赏赐方式,以此增加历史场景的真实感与厚重感。

分词解释

ròu

1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体。~类。~食。肌~。~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身(佛教指肉体)。2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冬瓜~厚。3 果实不脆,不酥:~瓤西瓜。4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5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6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