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的拼音、解释、组词
自性的简介:
zì xìng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2.个性;本性。
1.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 2.个性;本性。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1)谓事物的本体、本质。《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第三》:「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2)谓事物的存在状态。《成唯识论》卷八:「初能遍计自性云何?有义:八识及诸心所有漏摄者皆能遍计,虚妄分别为自性故;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说阿赖耶以遍计所执自性妄执种为所缘故。」
词汇解析:自性
自性是一个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概念,源自佛教、道教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佛教中,“自性”常指事物的本质或本体,与“空性”相对,强调一切现象背后的不变本质;在道教中,则更多地讨论万物的自然属性及其内在法则。此外,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有时也被用来表示个人独特的个性特质或者内心的核心。
详细解释: - 佛教视角:“自性”是指事物的本然状态或真实存在形式,不被外力改变的本质特性。 - 哲学视角: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内在本质,是与环境互动中保持不变的东西。 - 心理学视角:可以指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信念系统等构成人的独特个性的部分。
造句
- 在佛教中探讨自性时,禅宗主张认识到事物的真实本性,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性,这种独特的特质使我们与他人不同。
-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其深刻的自性——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细节的关注。
- 通过长期的心理学研究,人们发现了每个个体内在的自性特征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 在面对挑战时保持自我、不失真地展现真实的自己是对自性的尊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