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贼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贼的简介:

cǎo zéi
1.旧时对起义农民的蔑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草寇。《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七月,草贼王仙芝寇掠河南十五州,其众数万。」

《草贼》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称那些不受政府控制,进行劫掠活动的山贼、海盗或流民。它有时也用于形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的人群,但通常含有贬义。

详细解释: 1. 含义核心:“草”在这里象征着无根、没有固定居所的状态;“贼”指的是行径不轨之人,二者结合指代缺乏法律约束,行事肆意的群体。 2.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由于社会动荡或者自然灾害频发,导致一些民众流离失所或因生计问题铤而走险。这些人往往聚集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力量,但因为不受官方管理,故称“草贼”。 3. 现代用法:虽然这个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和古典文学作品中,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用来比喻那些没有明确组织结构或缺乏合法性的群体行为。

造句:

  1. 唐朝末年战乱频仍,各地草贼四起,朝廷不得不加强军事力量来镇压这些叛逆。
  2. 在明朝初建时,朱元璋平定江南,收编了众多原先为草贼的势力,建立起自己的军队。
  3. 元代行省制度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仍有一些边远地区成为草贼出没的地方。
  4. 《三国演义》中提到,刘备初入荆州时,曾与一些草贼发生冲突,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复杂的情况。
  5. 清朝末年,由于连年饥荒,许多农民沦为流民或成为草贼,进行抢劫和反抗官府的活动。

这些句子试图展现《草贼》这一词汇在历史背景下的使用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分词解释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zéi

1 偷东西的人,盗匪:~人。盗~。~赃。~窝。2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国~。民~。工~。~寇。蟊~。3 害,伤害:戕~。“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也”。4 邪的,不正派的:~心不死。5 狡猾:~溜溜。6 副词,很:~冷。~亮。~横(hè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