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百五日的简介:

yī bǎi wǔ rì
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 AI解释

关于“一百五日”这一词汇,它主要来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与清明节之间的习俗。根据一些记载,“一百五日”特指从冬至后经过106天(即104天加上两个历月的31和29天)后的上巳日。这个时间点接近现在的4月初,此时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古代汉族人民有在这一天进行踏青、祓禊等习俗活动。

详细解释:一百五日”这个词更常被用来指代传统中国节日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与清明节之间的日子,即冬至后的105天。这两个节日之间相隔约四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纪念祖先、扫墓祭祖等活动,同时也会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造句:

  1.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天正好是“一百五日”,我们全家一起回乡祭拜先人。
  2. 每到“一百五日”那天,我们都会去郊外放风筝,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3. 在“一百五日”期间,商家会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来吸引顾客,这时候也是旅游的好时机。
  4. 一百五日”的传统习俗不仅包括扫墓祭祖,还有踏青、赏花等户外活动,增加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5. 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一百五日”被赋予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请注意,虽然“一百五日”在现代语境中并不常用,但以上解释及造句可以帮助理解其历史背景与传统习俗。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bǎi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班。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4 某一天:纪念~。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春~。往~。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8 特指“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