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会议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级会议的简介:
sān jí huì/kuài yì
中世纪欧洲国家的一种等级代表会议,通常在国家发生重要事件时由国王召开,参加者有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法国的三级会议于1302年首次召开。17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被迫再次召开三级会议,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中世纪欧洲国家的一种等级代表会议,通常在国家发生重要事件时由国王召开,参加者有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法国的三级会议于1302年首次召开。17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被迫再次召开三级会议,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 AI解释
《三级会议》,又称为“三等级会议”,是中世纪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封建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国家大事由三个等级的人共同讨论决定:第一等级为教会人员、第二等级为贵族、第三等级为城市市民和农奴等平民。这种会议通常用于讨论和决定重大事项如税收、军事征召等问题。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三级会议起源于13世纪的法国,后逐渐在欧洲其他地区流行起来。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国王对权力分配的需求。
- 组成成员:
- 第一等级:教会人员
- 第二等级:贵族
- 第三等级:城市市民、农奴等平民(通常仅拥有发言权)
- 会议目的:主要用于讨论与国家相关的重大议题,如财政政策、军事策略、法律制定等。
- 历史意义:虽然三级会议的初衷是加强中央集权和王权,但其实际效果往往使国王不得不考虑下层人民的意见,间接促进了社会各阶层间的沟通。
造句
-
在法国历史上,三次三级会议分别在1302年、1348年以及1484年召开,它们见证了法国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
-
面对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四建议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之道,但实际效果并未如他所愿。
-
路易十四时期,虽然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也意识到了召开三级会议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王权的自我限制。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三级会议成为法国国王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不仅是决策层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也是王权扩张的表现形式。
-
第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上提出了降低赋税的要求,并呼吁改善劳工条件,这显示出城市市民和农民阶层对于自身权益的关注与争取。
分词解释
三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级
jí
1 层次:石~。拾~而上。2 等次:~别。~差(chā)。3 学校里学生所在学年的分段:年~。~任。4 古代指战时或用刑斩下的人头:首~。5 量词,用于台阶、楼梯:从一楼到三楼有四十多~台阶。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议
yì
1 意见,言论:~论。提~。建~。2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