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领的拼音、解释、组词
遥领的简介:
yáo lǐng
1.谓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 2.谓领兵远出。
1.谓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 2.谓领兵远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自远处遥遥监督、控制。《新唐书.卷四九.百官志四下》:「京兆、河南牧,大都督,大都护,皆亲王遥领。」
《遥领》,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通常用于描述一种特殊的官职任命形式。在古代中国,为了便于管理边疆地区或是远地所属的州县,朝廷有时会授予某位官员对该地区的虚衔或象征性职位,称为“遥领”。这种做法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偏远地区的间接控制。
详细解释
- 概念:遥领指的是虽不实际驻守某个地区,但名义上仍由某人担任该地管辖官职的情况。
- 背景:古代朝廷为了便于管理辽阔的疆域和遥远的地方,有时会赋予官员虚衔或象征性的职位。这种做法不仅是一种政治策略,也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 应用范围:通常应用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是特定重要地区的治理。
五个造句
- 在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间接控制,朝廷曾授予某位官员遥领西藏的职位,以便从旁辅助当地的管理。
- 唐朝时期,为了安抚西部边陲的各部落,往往会让中央政府的一些高官名义上“遥领”这些地区,以示重视和笼络人心。
- 明代在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时,也有采用遥领的方式,让一些官员象征性地承担起管理职责,而不必亲自前往。
- 遥领不仅是古代中国对地方治理的一种创新方式,也是一种灵活的外交策略。例如某位大臣可以同时“遥领”多个地区,象征着朝廷对其的信任和权威。
- 在描述历史人物时,我们也会用到这个词汇,“他虽远离中央却遥领数州之政”,这句话用来描绘那些虽然不在当地,但通过某种方式间接管理某一区域的官员形象。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遥领”这一概念。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