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墙的拼音、解释、组词

骑墙的简介:

qí qiáng
比喻态度不明朗,游移于两者之间:骑墙派|骑墙两顾。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南北朝时,有一僧名为阿专师,常来往于宴会、游戏场所。后因故得罪人,被追捕而骑坐在墙上,等确定对方真要抓他时,才以杖击墙升上数十仞避之。见《太平广记.卷九一.阿专师》。后用以比喻对两方面都讨好,立场不明,态度模棱两可。《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知这两家士官,不是决意造反,也还是骑墙观望。」

《骑墙》,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立场或观点上处于两难、犹豫不决的状态,不愿意明确支持任何一方,就像骑在墙上一样摇摆不定。这种状态在政治、决策等领域尤为常见,指的是持观望态度或者采取折中的策略来避免直接冲突,但同时也可能失去明确性或灵活性。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想象一个人骑在一个墙面上的情景,没有固定的位置。
  • 比喻用法:用来形容在某件事情上持有中立立场,不愿意站队或明确表态的人。这种人既不想得罪一方,又担心因此而错失机会。

造句

  1. 面对两位候选人的辩论,他保持骑墙态度,没有给出任何支持。
  2. 在这次决策会议上,有些人选择骑墙策略,以减少冲突为由不发表意见。
  3. 尽管大家的意见分岐很大,但他还是选择了骑墙的立场,试图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
  4. 虽然他支持环保政策,但在公司具体如何落实上采取了骑墙态度。
  5. 在团队讨论中,骑墙的人往往缺乏决策力,这可能影响项目的推进。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可以看出《骑墙》这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1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马。~射。~兵。~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2 兼跨两边:~缝盖章。3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旧读jì):坐~。4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jì):轻~。铁~。车~。5 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jì):千~。千乘万~。

qiáng

1 用砖石等砌成承架房顶或隔开内外的建筑物:砖~。土~。院~。城~。~垣。~头。~头草。铜~铁壁。2 门屏:萧~(喻内部,如“祸起~~”)。3 古代出殡时张于棺材周围的帏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