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学舌的拼音、解释、组词
鹦鹉学舌的简介:
yīng wǔ xué shé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鹦鹉学人说话。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越州大珠慧海和尚: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后以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搬嘴弄舌。
1. 鹦鹉学人说话。《景德传灯录.卷二八.越州大珠慧海和尚》:「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后以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搬嘴弄舌。
《鹦鹉学舌》这一成语形象地描述了某些人或动物模仿他人的语言或行为而不理解其意义,仅仅机械地重复。它出自《西游记》,原意为一种鸟类(鹦鹉)因为善于模仿人类的言语而闻名。
成语解析
- 出处:《西游记》第十九回:“他是个鹦鹉学舌,有何用处?”
- 近义词:跟风、随声附和。
- 反义词: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 主要意思:形容人或动物机械地模仿他人言语或行为,没有自己的见解。
造句
- 小明说话总是鹦鹉学舌,听到别人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从不思考问题的本质。
- 在公司会议上,李总批评了一些员工只是鹦鹉学舌,缺乏创新精神。
- 我们不能成为鹦鹉学舌的人,而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 这个项目的失败是因为大家都是鹦鹉学舌,并没有真正理解项目的重要性。
- 张三总是鹦鹉学舌别人的想法,但他并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分词解释
鹦
yīng
1 〔~鹉〕鸟,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羽毛有各种颜色,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能学人讲话,如“~~学舌”(含贬义)。2 〔~哥〕鹦鹉的通称。3 (鸚)
鹉
wǔ
1 〔鹦~〕见“鹦”。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舌
shé
1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2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3 像舌头的东西:帽~。火~。4 铃或释中的锤。5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