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近体诗的简介:
jìn tǐ/tī/bèn shī
唐代 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区别于‘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唐代 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区别于‘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等形式,约形成于唐代,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声韵有定则,且除排律外,句数都有限制。也称为「今体诗」。
《近体诗》,也称为“格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唐代。它是相对于古体诗(包括古风、乐府等)而言的。与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在音韵、对仗等方面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近体诗的特点:
- 句数限定:一般分为五言绝句(4句)、七言绝句(4句)、五言律诗(8句)或七言律诗(8句),还有更长的近体排律等。
- 押韵严格:除了首句可不押韵外,通常偶数句必须押韵,并且遵循特定的韵脚表。
- 平仄规则:每一句都严格按照平声和仄声相间的规律来排列字音。比如“平平平仄平”或“仄仄仄平平”,其中“平”代表平声,“仄”代表仄声。
- 对仗工整:在五、七言的律诗中,颔联(第二、三句)和颈联(第四、五句)必须对仗。
造句:
- 花开半夏,微风不燥。轻吟近体诗句,心中满是雅致与悠然。
- 倚栏杆外无非近体诗的韵脚,望断天涯却只有秋水长天一片空。
- 晨起闻鸡鸣,挥毫写近体诗一联,墨香飘溢,心灵宁静如初晨露。
- 逢人便讲近体诗句中的意境之美,虽是浅尝辄止,也足以引人深思。
- 在书斋中静坐,手中握笔,以近体诗的形式记录下每日所见所感。
以上句子试图通过不同的场景和情境来展示“近体诗”的应用与意象。希望这些造句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这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及其在表达情感时的作用。
分词解释
近
jìn
1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2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3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4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5 浅显:言~旨远。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诗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