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的拼音、解释、组词
唇亡齿寒的简介: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唇齿相依」、「辅车相依」
2. ◎1《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1>,以伐虢2>。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4>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注解〕 (1) 虞:周代国名,地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虞城,于春秋时为晋国所灭。 (2) 虢:音ㄍㄨㄛˊ,此指北虢,为周文王之弟虢仲后裔的封地,地约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3) 翫:音ㄨㄢˋ,安于习惯而松懈、轻忽。 (4) 辅车:辅,颊骨;车,牙床。 ◎2《左传.哀公八年》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今子以小恶而欲复宗国,不亦难乎?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疾之。王问于子泄,对曰:「鲁虽无以立,必有与毙,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雠也。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
3. 据《左传.僖公五年》载:春秋时代,晋国与虞、虢两个小国相邻,晋国一直想并吞这两个小国。晋献公计划先攻打虢国,于是派人送良马和玉璧给虞国,希望能够借道攻打虢国。虞国受到诱惑,答应了晋国,晋国因此很快地攻下虢国的一个都城。过了三年,晋国又再度要求虞国借道以便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他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两国互为表里,如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也会跟著灭亡。我们不能开启晋国侵略野心,更不能轻忽的引进外国的军队。一次已经太过分了,怎么可以再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颊骨和牙床互相依存,就像是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寒冷』的道理,指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情况。」但是虞公不听从规劝,认为晋国不会伤害同宗的虞国,因此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果然晋国灭了虢国之后,就在回程中也把虞国给灭了。典源又见《左传.哀公八年》。内容则是表述鲁哀公八年时,吴国要攻打鲁国,公山不狃对吴王说:「鲁国虽然没有靠山,可是一旦有事情发生,诸侯都会来救援。晋国与齐国、楚国一起辅助鲁国,你要面对的是四个敌国。鲁国就像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君王应该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怎么会不救鲁国呢?」后来「唇亡齿寒」就用来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1. 比喻关系非常密切,缺一不可。【例】如果大家不为公司多尽点力,到时唇亡齿寒,对谁都没有好处。
1.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唇亡齿寒》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原文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这句话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唇亡齿寒”的词组,但其含义蕴含在其中。该成语用来比喻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如一方受到损害,另一方也会因此而受累的道理。通常用来形容国家、民族或个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唇与齿是人体的一部分,在口腔中互相依存。如果嘴唇失去了保护作用(“亡”),牙齿就会暴露在外,“寒”,即寒冷或失去保护。
- 引申意义:比喻由于一方向另一方造成损害而自己也受到伤害的情况,强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造句
-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像唇齿相依一样,只有相互尊重和合作,才能共谋发展,避免彼此的经济受损。
- 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公司的战略决策中始终坚持集体利益至上,尽量避免对任何一方造成伤害。
- 在现代社会,信息共享如同唇齿相连,谁也无法独自享有或垄断所有知识,只有开放交流、互相借鉴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唇亡齿寒的思想意识,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 他意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在组织内部推行了更加开放的合作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能够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分词解释
chún
1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膏。~裂。~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吻(嘴唇,喻口才、言辞)。~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wáng,wú
1 逃:逃~。流~。2 失去:~佚。~羊补牢。3 死:伤~。死~。4 灭:灭~。~国奴。救~。兴~。chǐ
1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牙~。~腔。~髓。~龈。~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2 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轮。锯~。梳子~儿。3 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马~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4 并列:不~(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5 谈到,提及:~及。不足~数。6 触:~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hán
1 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2 害怕:~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