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柴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柴的简介:

hú chái
1.胡说;胡扯。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随意乱说、瞎编。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七出:「[丑]告相公得知,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末〕一口胡柴。」《西游记》第四一回:「那泼猴头!我与你有甚亲情?你在这里满口胡柴,绰甚声经儿?」也作「胡诌」、「胡嘈」。

胡柴》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一些方言中,它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质地较硬、不易点燃的木柴。这种称呼通常带有贬义,常用于比喻事物或人的价值不高、不值得信赖的情况。

详细解释:

  1. 含义:指那些燃烧起来不如其他优质木材容易且火焰不够旺盛的一种劣质木柴。
  2. 使用语境:多见于一些地方方言中,在描述某种物品或人时,可能会用“胡柴”来形象地表达其价值不高、不值得依靠的特点。
  3. 比喻义: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外表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并不实用的事物或者人。

造句示例:

  1. 这个项目的合作方显然是些胡柴木头,他们给我们的支持和帮助都不怎么样。
  2. 老板决定换掉那些不称职的员工,就像淘汰那些烧不了多久就熄灭的胡柴一样。
  3. 她们公司里的部分职员就像是胡柴,在关键时刻总是让人失望。
  4. 他这次竞选失败了,好像是一直用胡柴来打火机,结果自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5. 小明最近在学习上有些懈怠,就像使用胡柴一样,虽然看似努力,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请注意,“胡柴”这个词语在标准普通话中较少直接使用,在具体的对话和写作中应适当考虑语境和地域差异。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chái

1 烧火用的草木:~草。~火。~门。火~。木~。2 烧柴祭天:“~于上帝”。3 瘦,不松软:~鸡。~心。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