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调瑟的拼音、解释、组词

胶柱调瑟的简介:

jiāo zhù tiáo sè
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胶柱鼓瑟」。见「胶柱鼓瑟」条。

2. 此处所列为「胶柱鼓瑟」之典源,提供参考。 《文子.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1>调2>瑟3>。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论世立法,随时举事。上古之王,法度不同,非故相反也,时务异也。是故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与化推移。」 〔注解〕 (1) 柱:琴瑟上系弦的木条。 (2) 调:音ㄊ|ㄠˊ,演奏、弹奏。 (3) 瑟:一种弹拨弦乐器,形状似琴。古有五十弦,后改为二十五弦,弦各有柱,可上下移动,以定声音清浊高低。

3. 此处所列为「胶柱鼓瑟」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胶柱鼓瑟」典源作「胶柱调瑟」,出自于文子引用老子的一段话。老子说:如果有人单拿一代的法制,却要求能历代适用,以为不能有所不同。这种作法,就好像有人先用胶把瑟的弦柱黏住了,再来演奏它,就无法弹出高低的音调了。事实上,通达道理的人会随时势环境变化来通权达变,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所立法制也就不同。上古君王所立法制和今日所以会不同,并非今日故意要去和他们有所不同,而是古今时势已经改变了。所以后代的君王不应一味依循古有的法制,而是要去学习古代君王因应时代需求的立法观念,掌握这种观念才能顺著新的环境而有所调整变化。后来「胶柱鼓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变出,用来比喻做事拘泥而不知变通。

1. 将瑟上的弦柱黏住,鼓瑟时即不能调节音调的高低。比喻顽固而不知变通。参见「胶柱鼓瑟」条。汉.桓宽〈盐铁论〉:「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汉.扬雄《法言.先知》:「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词语解释

胶柱调瑟(jiāo zhú tiáo sè)

这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意思是指用胶把琴柱固定住再去调整瑟的音高,比喻拘泥于成规或固执己见而不知变通。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因循守旧、不愿改变的行为和态度。

词源

胶柱调瑟”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庄子·刻意》中。原文为:“至德之世,不尚贤;至治之世,不尚智;大德之世,不尚力;至仁之世,不尚辩。”这个故事后来通过不同的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流传开来,逐渐演变成为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成语。

造句

  1. 他固执地坚持着陈旧的方法,完全不懂得胶柱调瑟的错误所在。
  2. 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就是典型的胶柱调瑟行为。
  3. 在改革过程中,一些部门仍然采用胶柱调瑟的方式,这严重阻碍了新政策的有效实施。
  4. 不要拘泥于旧的方法,要学会灵活变通,避免胶柱调瑟的错误。
  5. 对于新兴技术的应用,我们需要开放心态,不能盲目地胶柱调瑟而拒绝尝试新的事物。

这些句子体现了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方式和含义,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胶柱调瑟”这个成语。

分词解释

jiāo

1 黏性物质,有用动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质。~原。鳔~。乳~。万能~。如~似漆。~合板。2 用橡胶树的分泌物制成的有弹性的物质:橡~。~鞋。~皮。~布。3 有黏性像胶的:~泥。~水。4 粘着,粘合:~合。~着(zhuó)。~柱鼓瑟。

zhù

1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子。~石。顶梁~。2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

tiáo,diào,zhōu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4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5 调理使康复:~养。~摄。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7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1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2 矜持端庄的样子。3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4 洁净鲜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