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而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脱口而出的简介:
tuō kǒu ér chū
不经考虑,随口说出。形容说话不慎重。也形容才思敏捷,可以对答如流。
不经考虑,随口说出。形容说话不慎重。也形容才思敏捷,可以对答如流。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五十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
1.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例】许多不当的言论,都是因为脱口而出所造成的。
1.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
《脱口而出》这个词用来形容说话时的话语非常自然流畅,几乎不用思考就能从口中说出。这种表达方式通常意味着一个人对于某个话题或问题非常熟悉或者有深厚的情感,在谈话中能够直接、迅速地回应或发言。
详细解释:
- 脱口:指的是言语自然而然地、不加思索地说出。
- 而出:表示话语的自然流露,没有刻意的准备。
这个词通常用来赞扬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和记忆力。它也可以被用作一种批评的方式,指某人的回答不够深思熟虑或显得过于随意,缺乏思考和斟酌的过程。
造句示例:
- 小明对历史知识非常熟悉,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总是能够脱口而出,令人佩服。
- 经过多年的努力练习,李华已经能够自如地用英语交流了,很多词汇都能脱口而出。
- 在辩论赛中,小芳因为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当对手提出问题时,她能迅速且准确地给出答案,几乎做到了脱口而出的程度。
- 作为经验丰富的主持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他总能做到镇定自若、脱口而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老师提问:“中国有多少个省份?”小刚立刻脱口而出:“34个。”显示出他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分词解释
脱
tuō
1 离开,落掉:~产。~发(fà)。~节。~离。~落。~贫(摆脱贫困)。~稿(完成著作)。~手。摆~。挣~。临阵逃~。2 遗漏:~漏。~误。~文(因抄刊古书而误脱的字。亦称“夺文”)。3 取下,除去:~下。~帽。~氧。~脂。~胎换骨。4 倘若,或许:~有不测。5 轻慢:~略(放任,不拘束)。~易(轻率,不讲究礼貌)。轻~(轻率,不持重,放荡)。6 姓。
口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出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