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的拼音、解释、组词

腊八的简介:

là/xī bā
(~儿)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日。民间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古代于腊月祭祀祖先、百神,起初并无固定日期,直到南北朝佛教盛行后,因腊月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各寺皆举行浴佛会,于是将腊月祭日与佛教的仪式混合为一,定初八为祭祀日。【例】转眼又是腊八,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佛成道日、腊日

1. 古代于腊月祭祀祖先、百神,起初并无固定日期,直到南北朝佛教盛行后,因腊月(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各寺皆举行浴佛会,于是将腊月祭日与佛教的仪式混合为一,定初八为祭祀日,后才有腊八的名称。也称为「佛成道日」、「腊日」。

腊八》的详细解释

腊八,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庆祝。这一习俗源自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最初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一种方式。

历史与起源: - 在古代中国,人们会在农历十二月举行祭祀活动以迎接新的一年,腊祭(腊月的祭祀)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 腊八节的具体日期被固定在每年阳历的12月初8日左右,这一天通常会进行祭祀、煮腊八粥等传统习俗。

主要习俗: - 煮腊八粥:这是一天中最富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会用多种谷物和豆类煮成一道美味的粥。 - 赠送礼物:在一些地方,腊八节也是亲朋好友互赠礼品的日子。 - 拜访亲友:家家户户会互相拜访,表达祝福。

现代意义: 现在,“腊八”更多地被视为一个家庭团圆、享受美食与亲情的节日。尽管其宗教色彩已逐渐淡化,但这一传统习俗在民间仍然广泛流传,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造句

  1.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着香甜的腊八粥,感受着浓浓的年味。”
  2. “每年腊八这一天,超市里都会摆出各种各样的腊八粥原料供人们选购。”
  3. “在家乡,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互相赠送礼物。”
  4. “我小时候特别期待腊八节,因为那天可以吃到妈妈做的美味腊八粥。”
  5. “随着社会的发展,腊八节虽然过法变了,但是那份亲情和温暖始终未变。”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腊八节的文化传统及现代社会中的习俗变化。

分词解释

là,xī

1 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 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肉:~肉。~鱼。~味。3 姓。

1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