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舍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舍的简介:

shàng/shǎng shè/shě
1.上等的馆舍。 2.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见《宋史.选举志三》。明清因以"上舍"为监生的别称。 3.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

  • AI解释

上舍》一词在古代中国教育体系中有着特定的意义,主要指的是中国古代太学中的最高级别。不过,“上舍”这个词单独使用时,并不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来说,它是指宋朝(部分时期)太学中的一种学生分级制度。以下是关于“上舍生”的详细解释及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上舍:在宋代教育体系中,太学分为三等:外舍、内舍和上舍上舍生是最高等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严格的考试后被选拔为上舍生,可以享受更多的学习资源与荣誉,并且在毕业时可以直接获得较高的学位或直接参与科举考试。

特点: - 考试成绩优异:能够被选为上舍生的学生通常具有非常出色的学术能力和才华。 - 地位优越上舍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如可以优先参加科举考试等。 - 培养目标:主要目的是培养未来的高级官员或学者。

造句

  1. 宋代的教育体系中,上舍生是最高级别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环境极其优越。
  2. 能够进入上舍的学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而来的佼佼者。
  3. 作为上舍生的一员,小王深感自豪,并立志为国家做出贡献。
  4. 上舍考试结果将决定毕业生的科举等级和未来的仕途。
  5. 父亲鼓励我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太学的上舍生。

请注意,“上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罕见,上述解释主要基于历史文献的研究。如果你是在其他语境中遇到“上舍”,可能需要具体情境来进一步理解其含义。

分词解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ě,shè

1 放弃,不要了:~己为人。~近求远。四~五入。2 施舍:~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