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东国的简介:

dōng guó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

  • AI解释

东国》在古代中国文献中通常用来指代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相对于中国的“西”而言。这个词源自汉语中的地理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东亚地区的认知与命名方式。在现代语境中,“东国”这一词汇较为少见,更多时候可能被用于文学、历史研究等领域,作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或文化符号使用。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的史籍如《三国志》等著作中,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常被称为“东夷”,而到了后来,“东国”一词逐渐成为指代这一区域的正式称呼之一。
  • 文化意义:它不仅仅是地理概念,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在中国文化中,“东国”的称谓往往带有尊重或友好的意味。

造句

  1. 在中国古代史书《三国志》中,有记载与“东国”相关的外交活动和文化交流。
  2. 韩国的古代文献常常提到“东国”,用以指代朝鲜半岛上其他国家。
  3. 东国”的概念对于理解东亚历史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4. 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在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中,“东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名词和文化符号。
  5. 通过研究“东国”相关的史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脉络。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在不同场景下如何使用“东国”这一词语。请注意,在现代汉语中,“东国”并不是常见的词汇,更多用于专业历史文献或特定的文化语境中。

分词解释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