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君三舍的拼音、解释、组词
避君三舍的简介:
指退让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退避三舍」。见「退避三舍」条。
2. 此处所列为「退避三舍」之典源,提供参考。 ◎1《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及楚,楚子飨之1>,曰:「公子若反2>晋国,则何以报不谷3>?」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4>则君地生焉。其波及5>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6>,得反晋国,晋、楚治兵7>,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8>。若不获命9>,其左执鞭弭10>、右属櫜鞬11>,以与君周旋12>。」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注解〕 (1) 楚子飨之:楚庄王以酒宴款待晋国公子重耳。楚子,指楚庄王(?∼西元前591),春秋时楚国国君,名侣。有雄才,任用伍举、苏从,励精图治,国势大张,灭庸克宋,伐陈围郑,与晋争霸,为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二十三年,谥庄。飨,音ㄒ|ㄤˇ,以盛宴款待宾客。 (2) 反:通「返」,回到。 (3) 不谷:不善,古代君侯自谦之词。 (4) 羽毛齿革:珍禽异兽的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 (5) 波及:泽及、影响到。 (6) 灵:威灵。 (7) 治兵:出兵,指开启战端。 (8) 辟君三舍:避开楚军,后退九十里。辟,音ㄅ|ˋ,通「避」,躲开、回避。三舍,即九十里,古人以三十里为一舍。 (9) 获命:得到允许。 (10) 左执鞭弭:左手拿著马鞭和弓。鞭,马鞭。弭,音ㄇ|ˇ,没有装饰而末端以骨、角镶嵌的弓。 (11) 右属櫜鞬:右边佩带弓箭袋。属,音ㄓㄨˇ,佩、系。櫜鞬,音ㄍㄠ ㄐ|ㄢ,装武器的袋子。 (12) 周旋:辗转追逐。此指应战。 ◎2《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雠,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3. 此处所列为「退避三舍」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了让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设计害死了原来的太子申生,接著又怂恿晋献公派兵捉拿另外二个儿子重耳、夷吾,两人于是先后逃奔出国。后来晋献公过世,奚齐也被臣下所杀,这时逃亡国外的夷吾则回国继位为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害怕重耳会回国谋夺君位,于是派人暗杀重耳。此时重耳则是在国外继续著流亡的日子,其间经过许多国家,但大部分国家的君王对他都不怎么礼遇。最后到了楚国,楚庄王以酒宴盛情款待,并且问说:「将来你如果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将要如何报答我呢?」重耳说:「奴仆和玉帛,楚国本来就有;珍禽异兽的羽毛皮革,则是楚国的特产。这些东西您多得是,我实在是不知该怎么回报您!」楚庄王说:「虽然如此,还是说说可以报答我的方式吧!」重耳于是回答说:「假使托您的福,让我得以回到晋国,万一将来晋、楚之间发生战争,双方军队相遇于中原,那我一定会要我的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来报答您的恩惠。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您的谅解,楚军仍然继续进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对抗了。」后来从言里的原文「辟君三舍」演变出「退避三舍」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主动退让,不与人相争。
词语解析
避君三舍
“避君三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在政治或军事行动中,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敬或者给予对手一定的优待,在一定范围内暂时撤退或让步。这个成语中的“三舍”,在中国古代长度单位中,一舍约等于三十里,因此“避君三舍”意味着放弃较大的利益或距离上的让步。
历史背景
这个成语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争斗。据《左传》记载,当晋文公(重耳)逃亡至楚时,楚成王曾以礼相待,并提出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可以“避君三舍”,即让开30里地,给予对方一个回旋的余地,以体现对强国的尊敬。晋国最终利用这一策略成功战胜楚国。
造句
- 外交谈判:虽然我们国家的实力远超对手,但在初次交涉中我们还是选择了避君三舍的态度,给予了对方一定空间和尊重。
- 商业竞争:面对强劲的新竞争对手,公司决定采取避君三舍的策略,避免直接正面冲突,给对方留出市场扩展的空间。
- 团队协作:在项目合作初期,双方都表示愿意避君三舍,在某些非核心问题上做出让步,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 国际关系:面对邻国在领土争端上的强硬立场,我国政府决定采取避君三舍的态度,给予对方一定的缓冲地带和和平解决的机会。
- 文化领域:在文化交流中,双方应相互尊重、彼此谦让,尽量避免直接对抗或挑衅行为,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这些造句通过不同的语境展现了“避君三舍”这一成语的实际应用,既包括了历史故事的重现,也涵盖了现代生活中的多种情景。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