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尉的简介:

tài wèi/yù
官名。秦代始设,为全国军政首脑。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历代多沿置,但渐成加官,无实权。后成为对武官的尊称。元代以后废止。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掌管军事。秦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初沿袭旧制,后改称为「大司马」,东汉时,仍称「太尉」。

2. 对官员的通称。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二.僧法恩》:「群凶谓事必成,至聚饮酒家,举杯劝酬,相呼为太尉。」

太尉》一词在中国古代官职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原本是秦朝设置的一种高级军事职位,后来历代沿用此名,但职权有所变化,通常属于武官系统中的重要职位之一。

详细解释

  • 名称由来:"太"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地位之高或者尊崇之意,如太师、太傅等。“尉”指军官或军事官员。综上,“太尉”意味着是负责军队的高级将领。

  • 职责范围:在不同朝代中,太尉的具体职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秦汉时期,太尉主要负责统领全国军队;到了唐宋时期,则更多关注地方军务管理。

  • 地位与影响:“太尉”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仅次于皇帝的重要官员之一,反映了其在国家军事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和重要性。

造句

  1. 历史上著名的“赵奢拒命,廉颇领兵”的故事里,“廉颇”便是被任命为太尉,负责指挥战争。
  2. 在中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曾出任过太尉一职,参与诸多重要战役。
  3.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位期间,任用了能人廉颇担任太尉,强化了军队实力。
  4. 《水浒传》里,梁山好汉吴用曾建议宋江争取朝廷的信任和支持,在关键时刻让他出任太尉一职。
  5. 西汉名将霍去病曾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相当于太尉,肩负起抵御匈奴的重要使命。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可以看出,“太尉”在古代中国不仅是军事领域的高官,更象征着国家安定与边疆安全的基石。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wèi,yù

1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都~。卫~。太~。2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官。少~。上~。3 〔~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