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乱之才的拼音、解释、组词
拨乱之才的简介:
bō luàn zhī cái
能平定乱世,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
能平定乱世,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能平治乱世,安定天下的人才。隋唐演义˙第五十三回:事到骑虎之势,家国所关,非真拨乱之才、一代伟人,总难立脚。
1. 能平治乱世,安定天下的人才。《隋唐演义》第五三回:「事到骑虎之势,家国所关,非真拨乱之才、一代伟人,总难立脚。」
《拨乱之才》中的“拨”是整治、调理的意思,“乱”指的是混乱或无序的状态,而“才”则表示有这种能力的人。综合起来,《拨乱之才》一词特指那些具备扭转乾坤、治理混乱局面才能和智慧的人物。
在古代文献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挽救时局、解决国家重大危机的卓越人物。它强调的是一个人不仅拥有高超的政治才能,还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引领社会走向稳定与和谐。
造句
- 他是一位拨乱之才,在公司陷入低谷之际,他的到来迅速扭转了局面。
- 在国家经济面临衰退时,他被委以重任,展现出了作为一个拨乱之才的智慧和魄力。
-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他展现了拨乱之才,不仅有效组织救援工作,还提出了长远的重建计划。
- 作为一名教育家,她具有非凡的拨乱之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学校风气。
- 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遇到难题时,我们需要一个拨乱之才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这些句子展示了“拨乱之才”这一词汇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重要性,既体现了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略,也涵盖了改善具体领域问题的智慧与能力。
分词解释
拨
bō
1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动。把钟~准了。~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云见日。2 分给:~发。~款。~付。3 治理:~乱反正。4 掉转:~转马头。5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儿。
乱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才
cái
1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3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