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盗泉的拼音、解释、组词

不饮盗泉的简介:

bù yǐn dào quán
比喻为人廉洁。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乐羊子妻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章怀太子˙注引论语撰考谶:水名盗泉,仲尼不漱。史记˙卷六十一˙伯夷传或择地而蹈之句下司马贞˙索隐:谓不仕暗君,不饮盗泉,裹足高山之顶,窜迹沧海之滨是也。

1.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乐羊子妻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章怀太子注引《论语撰考谶》:「水名盗泉,仲尼不漱。」《史记.卷六一.伯夷传》「或择地而蹈之」句下司马贞索隐:「谓不仕暗君,不饮盗泉,裹足高山之顶,窜迹沧海之滨是也。」

成语“不饮盗泉”源自古代,它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原句是:“臣闻'贪人之财,谓之盗泉。'清其源而不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泉水清澈甘甜,如果它来自盗窃所得,那么即使是君子也不应当去饮用。

详细解释

  • 不饮盗泉:比喻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道德底线、拒绝接受不正当的财物。
  • 贪人之财,谓之盗泉:意为那些从不正当途径获取钱财的人所使用的水资源被称为“盗泉”,暗示这样的财富是不纯洁的。

造句

  1. 尽管这桶水看起来很干净,但他仍然坚持不饮盗泉的原则,避免了可能的利益冲突。
  2. 虽然这家公司的报价确实很有吸引力,但项目负责人依然坚持不饮盗泉原则,决定拒绝参与该项目。
  3. 在金钱面前保持清廉是每个公职人员必须坚守的底线,这正是“不饮盗泉”的真实写照。
  4. 为了维护个人和企业的道德声誉,面对可能涉及利益冲突的情境时,我们应当遵循不饮盗泉的原则。
  5. 这位企业家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坚持原则,即使对方提供的条件非常诱人,他依然选择了拒绝,确保自己不饮“盗泉”。

这些句子展示了成语“不饮盗泉”所蕴含的精神——即使在诱惑面前也要坚守道德底线和原则。

分词解释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yǐn

1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2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3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4 隐没(mò):~羽。

dào

1 偷窃,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窃。~贼。~伐。~掘。~运。~卖。~用。~名欺世(亦称“欺世盗名”)。2 偷窃或抢劫财物的人:海~。强~。窃国大~。

quán

1 从地下流出的水源:~源。~瀑。甘~。温~。喷~。黄~(旧时称人死后所在的地方。亦作“九泉”)。2 古代钱币的名称。3 姓。